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深圳設計師王文亮、張達利贏香港設計師協會獎大獎
深圳設計師王文亮、張達利贏香港設計師協會獎大獎
深圳設計師王文亮、張達利贏香港設計師協會獎大獎
來源:建筑設計人才網 記者“王鵬
作為亞太地區最受推崇的設計大獎,2011“香港設計師環球設計大獎”3月6日晚在香港演藝學院舉行頒獎典禮,深圳設計師張達利、王文亮分別摘取空間展示和零售店面類的金獎。這也是內地獲得的僅有的兩枚金獎。
文亮作品榮獲2011香港設計協會環球設計大獎“零售店面”類金獎。(資料圖片)
創辦于1975年的“香港設計師協會獎”已成為香港最具規模的設計比賽及展覽。自2011年開始,該獎首次接受亞太區以外其他國家的參賽作品,并相應改名為“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與歐美、日本設計師同臺競技并站在聚光燈下的兩位深圳設計師有著同樣的職業身份,他們都出自平面計領域,而獲取的都是空間設計類別的金獎,“跨界”成為他們共同的話題。深圳商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兩位設計師。
漢諾森獲獎最多
張達利曾為上海世博會深圳館創作的“城市檔案文字墻”,獲得空間展示全場金獎,并同時獲得日本評委黑川雅之的評委獎,同時他率領的張達利設計團隊為大運會主廣場創作的大型文化墻“大運漂流瓶裝置墻”獲得公共空間類銅獎,此外還有一件作品獲得餐廳類別優秀獎。
王文亮也是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的會員,在設計圈里是頗具聲名的新銳設計師。此次他的一件賣場設計之作奪得零售店面金獎,此外還有數件作品分獲各類別獎項。他率領的漢諾森設計團隊被視為此次大賽最大的贏家,共摘得一金兩銀三銅及一項評委獎,是大賽獲獎最多的團隊。
據了解,“香港設計師協會獎”經過36年的發展,每兩年一屆,目前已成為現今亞太地區最受推崇的設計大獎。每屆得獎作品都會做巡回展覽,并結集年刊全球性發行。首次更名的“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在2011年吸引了超過2000多份來自世界各地40個不同地區的參賽作品,設計類別涵蓋平面、產品、空間和新媒體設計,規模空前盛大。
以傳統工藝重現深圳敘事
2010年,上海世博會深圳館以“大芬麗莎的微笑”迎接全世界的觀眾,而在深圳館的一個角落里,悄然藏著張達利設計的“城市檔案文字墻”。其實這件作品的構思源于2003年他參加“平面設計在中國”主題展“深圳設計·設計深圳”時的一件作品。
當時他用木皮編織起來,再用絲網印刷一次次地將《道德經》文字印刷在上面,形成了文字的迷宮,以此表現“打破陳規”之意,這種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用了近十年。這種設計語言后來在世博會深圳館中達到高潮在近200平方米的墻面上,有四分之三是使用這種方式制作成。由于展館的空間面積不大,張達利決定“通過設計解決空間的張力”。他把文字用雙重宣紙在手工絲網版上多次重疊印刷,為此還專門在八卦嶺租借了個工廠頂樓進行拼接作品。工序雖然極為復雜、繁瑣,修改重制次數多達十幾次,但張利達都是在現場親自指導完成。他說,此次的作品是用傳統工藝和當代表現手法碰撞的結果。
這件作品還被本次大賽的評委、日本設計大師黑山雅之評為“評委獎”。
“艙”為概念呈現賣場
“以傳統的材質作現代的表達”,同樣是王文亮對金獎作品“可可嘜家居美庭旗艦店”的一種解讀。他告訴記者,“可可嘜”是個純進口的家居品牌,以天然乳膠、棕麻為材質倡導源自自然,因而在賣場設計材質的選擇上盡可能體現產品的內涵,其店面實際是個關乎睡眠的體驗中心,因此他以“艙”為設計概念,來呈現溫馨、舒適的感覺。
作為國內青年設計師中的佼佼者,王文亮1992年初來深圳之時從事商業攝影、平面設計,繼爾轉向空間設計,近年來他更多地出現在室內設計的領域。2009年在iF中國設計大獎中,王文亮憑借其迪桑娜公司廠房外立面改造及內部空間設計作品,一舉奪得室內設計類的唯一金獎。其后又先后奪得第十八屆、第十九屆亞太室內設計大獎的金獎與銀獎。
張達利與王文亮各執一詞
跨界,與專業背景無關?
深圳兩設計師獲“香港設計師環球設計大獎”
以平面設計師的職業經驗從事空間設計,是優勢還是劣勢?在采訪中,兩位設計師各執一詞。
以平面設計聞名的張達利如今玩起了空間設計。實際上他的“玩票”始于十年前為客戶設計“新茗堂”餐廳,當時他以“金木水火土”做燈飾,以廢棄的算盤壘成吧臺,用線路板做墻面設計,玻璃上加宣紙營造“禪味”感覺。在他看來,一切設計的基礎來自平面設計。平面設計師更為注重立面的細節,同時會拋開室內設計師固有的取材傳統,往往會創新視覺語言和表現手法,產生“出手不凡”的效果。在此后涉足的眾多空間設計中,張達利一直堅持把平面語言融合其中。
王文亮則表示,這一直是一個爭論的話題,不少設計師認為平面設計師的專業背景不是優勢,反而成了劣勢,他們在面對空間時往往會呈現平面化的表達,在縱深空間、體量方式的把握上難以轉換。三年前他創辦了建筑設計公司。而實際上做空間設計則從1996年就開始了。他說,“跨界”并非有意為之,而是被客戶所推動,現在空間設計的業務量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學什么并不重要,關鍵還在于個人的興趣,愛好。優勢還是劣勢因人而異。”王文亮認為自己受益于讀書,在大學時他學的是雕塑,閱讀了很多哲學類、設計類和建筑類的書籍。現在的他雖然多從事室內設計,但與室內設計師卻沒有來往。他說,之所以創辦建筑設計公司,就是因為不認同傳統室內設計對行業的理解和表達,似乎他們更多地接近于裝修與裝飾,他希望自己有不同于傳統室內設計的約定俗成的表達。
“我覺得不管是平面還是室內設計,都只是一個載體。經驗并不重要,有時候反而會成為包袱。”王文亮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