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招聘與配置
>>從《西游記》看素質模型的應用
從《西游記》看素質模型的應用
“一番番春夏秋冬,一場場酸甜苦辣”,這句歌詞清晰地道出了西天取經的艱辛。以唐僧為首的取經團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了正果。是什么秘訣讓他們能齊心協力而取得成功呢?從人力資源角度來看,在這個故事的背后,是一個叫“素質模型”的法寶發揮著作用。
眾所周知,素質模型是通過幫助企業找到高績效的基因,從而定義企業成功的人才標準,在此基礎之上來選拔優秀的人才,并通過查找人才隊伍素質水平與人才標準之間的差距,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和發展人才。素質模型可以應用到企業人才管理“選、用、育、留”的各個環節,使企業做到“選人有標準、用人有依據、育人有方向、留人有目標”,它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來落實其戰略目標。唐僧團隊的戰略目標是取經,因此其素質模型的應用始終圍繞這一目標而展開。
選人有標準
要完成取經這個高難度的目標,必須要有一個優秀的團隊,而怎么配備好這個團隊,就成為問題的關鍵所在。首先要有一個優秀的領導來負責整個團隊的管理,他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并能帶領團隊成員堅定不移地完成這個目標,概括起來就是“下定決心、堅持勝利”。其次,還要有適合的團隊成員,他們不僅要有冒險的精神,有降妖的能力,還要能搞定取經路上一切衣食住行的事情,概括起來就是“不怕犧牲、排除萬難”。
如來佛祖任命觀音為項目總監,負責搭建取經的項目團隊。觀音根據取經的戰略目標和崗位職責的要求,先是選定了唐僧為項目經理,隨后又發展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幾位成員。那么唐僧他是否能夠勝任項目經理的職務呢?我們可以從“能不能、合不合、愿不愿”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唐僧最大的優點是目標明確、信念堅定,始終堅持取經的目標不動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即使歷經千難萬險也在所不惜,哪怕是悟空不聽話、八戒要散伙,還有無法想象的妖魔鬼怪等等,他總是矢志不移。同時,他還以身作則,遵守佛家的各種規章制度,面對美色誘惑的關鍵時刻都能Hold得住。若沒有這種堅定執著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取經的任務的。如果像八戒那樣,可能還沒到半路就散伙了,更不可能到得了西天取得真經。因此,由唐僧去取經也是合適的。另外,他還知人善任,善于發現和發揮下屬的長處,展現了優秀的領導才能。
其次,唐僧的基礎條件非常扎實。一是“出身好”:他的父親陳光蕊中了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母親是開國元勛殷開山丞相之女。二是“德行高”:原著里說他“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所以他能夠在 “海選”中脫穎而出,成為唐太宗“水陸法會”的主持人。
再次,取經是唐僧主動請纓的。《西游記》第12回寫道:唐僧道:“貧僧不才,愿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他的動機是不用懷疑的。
因此,唐僧雖然技術能力不如三個徒弟,但卻是西天取經項目經理的不二人選。
再來看悟空,他雖然神通廣大,但只能是一個優秀的專業人才,不可能成為一個好領導,為什么呢?
首先,他缺乏堅韌執著的精神,被師父教誨了幾句,受到一點委屈,動不動就想回花果山。這種意志不堅定的人注定是無法成為卓越的領導。
其次,他天性頑皮、個人英雄主義嚴重,盲目自我崇拜,擺不正自己的位置,藐視領導權威,頂撞唐僧、欺負八戒是家常便飯,還經常不把玉皇大帝、各路神仙放在眼里。他還有另外一個缺點——愛賣弄才華,有了業績喜歡在別人面前顯擺。若由他來擔任領導,根本無法凝聚團隊、處理好內外部的關系。
再次,取經并不是悟空愿意去的,他之所以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是以唐僧把他從五指山救出來作為交換條件的,取經過程中他曾多次想回花果山。如由他來擔任項目,動力適配性是不足的。
所以,無論悟空技術能力有多么強(會七十二變和筋斗云),人脈資源有多么廣闊(到哪里都能搬到救兵),降妖除魔多么賣力,都無法使他成為取經團隊的領導。但是他作為取經團隊的技術負責人是完全能夠勝任的。
其實,觀音在選人時,完全是以崗位勝任素質要求為基礎進行人才的選拔,拋開了對工作經歷等方面的偏見。唐僧的三個徒弟都是有前科的,悟空被判有期徒刑500年,八戒和沙和尚都是劣跡斑斑的違法分子,但由于他們有改過自新、使自己從妖向神仙發展的動機,且具備保護唐僧的技能,因此被觀音一一選為項目成員。
所以說,觀音搭建的這個取經團隊是非常成功的,最大的優勢就是互補性強。唐僧作為團隊領導,雖然技術能力差點,但有權威、有目標;悟空作為技術核心,雖然自我約束力差,目標不夠明確,但受到唐僧的嚴格管教;八戒幽默詼諧,給取經之路增添了無限樂趣;沙僧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白龍馬更是默默無聞地馱著唐僧一路西行。試想一下,如果唐僧的四個隨從全部都是悟空,那會是什么結果?
用人有依據
素質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人崗匹配,即將合適的人用到合適的位置上。唐僧根據各崗位對素質的不同要求,利用三徒弟各自的優劣勢特征服務于項目目標,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做到了量才適用、人盡其才。師徒四人和諧融洽的團隊分工,加上唐僧從中協調,化解團隊矛盾,以及如來佛祖和觀音的暗中相助,使得一班人馬團結互助、一心向“佛”而取得真經。
悟空本事最大,但性格剛強、心高氣傲,具有挑戰精神,唐僧就安排他負責探路和降妖等開拓性工作,盡顯其“英雄本色”,悟空也樂得其所。但是悟空最大的毛病是不遵守紀律,不聽領導的安排,于是觀音就在他頭上安了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頭箍,唐僧通過聲控密碼(緊箍咒)來控制他。有了緊箍咒,神通廣大的悟空,在唐僧面前,也變得老老實實、服服帖帖了。
八戒的本領比悟空要差一些,唐僧就安排他當悟空的“助手”,協助悟空降妖除魔。同時,由于八戒以前是天庭里的天篷元帥,級別比悟空這個沒有編制的弼馬溫要高得多,而此時卻要接受悟空的領導,因此對悟空是既羨慕又忌妒。唐僧也很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讓八戒擔任監察部部長,專門負責打悟空的小報告。八戒也很好地完成了這項工作,只要悟空有不對的地方,他都直言不諱,從某種程度上也增加了唐僧作為領導的權威和管理作用。更為重要的是,他成為西天枯燥旅途中的開心果,悟空不開心了,就拿他耍耍,有些臟累差的活,都交給他,他雖有怨言,但也任勞任怨。
沙和尚的本事最小,唐僧就讓他擔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管理行李和白龍馬,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也協助兩個師兄降魔捉妖。如果這個團隊里沒有沙和尚,那也是有問題的,唐僧只知發號施令,悟空只知降妖伏魔,八戒又粗心大意,那挑擔子、喂馬這些事務性的工作誰來承擔?可見一個團隊,各種人才都要有。沙和尚也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把這項工作做得妥妥當當。此外,他還經常幫助悟空來說服唐僧,而當悟空有了不敬的言語,他又馬上跳出來斥責悟空,護衛領導的權威,可謂是忠心耿耿。像他這種有德無才之人,老板喜歡用,但如果重用,可能就會出問題。有些企業之所以失敗,往往壞在對沙僧這類角色的運用上,因為是老板的心腹,他們就會得到相當高的權力、地位,但由于能力有限,又無法擔當重任,所以往往會造成企業的重大戰略決策的失誤。顯然唐僧就處理得很好,他并沒有因為沙和尚的忠誠而提拔他,而是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擔任自己的“生活秘書”。
育人有方向
基于素質模型的人才培養,是通過對比人才標準與人才現狀之間的差距,對崗位關鍵勝任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通俗地講,就是缺什么補什么。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上歷經各種磨難,這本身就是一種實戰式的人才培養。取經的過程,正是他們不斷成長的過程,而其中,以唐僧、悟空和八戒的成長則最為顯著。
悟空最大的問題是有組織無紀律、不服管教。剛開始唐僧對他采取教育為主的方法,教導他要以慈悲為懷、不要殺生,但是效果甚微。每次悟空不聽話時,唐僧除了罵“你這潑猴”以外也別無他法。在觀音給了他緊箍咒以后,唐僧就掌握了制服悟空的法寶,悟空也不敢任意撒野了,只好服服帖帖地受師傅管教。
這個過程不僅是悟空改過自新、一心向佛的成長過程,也是唐僧領導能力成長的過程,這從唐僧在取經各階段使用“緊箍咒”的頻率上就有清晰的體現。在最初獲得這一法寶時,只要悟空不聽話或做錯了事,唐僧就會念起緊箍咒來,念得悟空痛得死去活來,他才方肯罷休。這樣一來,使悟空產生了懼怕心理,其野性行為收斂了不少,對他也起到訓導作用。在悟空基本馴服之后,對唐僧言聽計從,不敢輕易“胡作非為”,但由于野性難改,偶爾還會“犯戒”。唐僧這時不會隨便就念緊箍咒,而是先進行說“佛”教育,如悟空再不改,他才念緊箍咒。到了取經的后期,悟空已經“佛化”,每次都是沖鋒在前,享受在后,任勞任怨,無私無畏,這時唐僧幾乎就沒有再念緊箍咒了。
而對八戒的培養,唐僧也可謂用心良苦。在收他為徒弟之后,唐僧根據八戒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的特點,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目的是為了讓他時刻謹記佛家的清規戒律。在取經路上,只要八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唐僧總是苦口婆心地教導他。正是唐僧不斷地向他灌輸這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才使得八戒不斷成長,逐漸改邪歸正。
留人有目標
在留人方面,素質模型的運用要與業績相結合,主要考慮人才的能力狀況以及對團隊的貢獻度。能力越強,貢獻越大,就越要想辦法把他留在團隊中。整個團隊中,唐僧當然是主心骨,沒有他,根本不會有取經這回事。不過觀音早就對他進行了有效激勵,那就是取經完成之后可以修成正果,因此他肯定是會留下來一心去取經的。而沙僧為人忠誠老實,穩定性是沒有問題的;八戒只要有悟空的金箍棒在,也是不用擔心他會“散伙回家”的。只有悟空是思想最不穩定的人,因為他有能力,降妖除魔沒有他不行,但是他又很有個性,不好管理,那么以唐僧為代表的管理層用什么方法留住了悟空呢?
首先,靠的是權威——緊箍咒。唐僧如果沒有了權威,估計悟空早不把他放到眼里了,甚至一棒就把他給打死了。同樣,企業的制度也要有權威,制度的執行一定要嚴格,不管剛開始推行的時候有多少阻力,但只要堅決執行下去,逐漸就會形成一種氛圍與文化,讓大家自覺地去遵守。
其次,靠的是情感投資。因為制度的力量是有限的,制度只能讓員工不犯錯,但要讓員工有凝聚力,與企業同心同德,還得靠情感。觀音菩薩為什么自己不救悟空而是要讓唐僧來救呢,為的就是讓悟空欠唐僧一個人情。此等大恩足以使其受到感化,從而心甘情愿踏上征程。沒有師徒的情分,估計悟空也不會這么賣命。所以在塑造團隊精神的時候,領導一定要學會進行情感投資,要多與下屬交流、溝通,關心團隊成員的衣食住行,營造一種家庭的氛圍。
再次,靠的是有效激勵。悟空能留下來,最關鍵的是如來佛祖的激勵起了作用。悟空曾擔任過花果山美猴王,大鬧天宮又混了個齊天大圣的虛名,自我實現是他最大的需要。像他這么拽的一只猴,若不對癥下藥,充分滿足他的需要,是很難一直留在團隊中的,遲早會離開。如來佛祖恰恰準確地把握了這一點,在真假美猴王被識破后,他對悟空說了一句這樣的話:“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意思就是:你悟空若繼續保唐僧走到西天來,你也成佛。相當于給悟空規劃了一條雙贏的職業發展通道。
起初,如來佛祖欲傳經東土,只給了一個成佛的指標,這指標當然是非項目經理唐僧莫屬。而觀音給唐僧配的三個徒弟則是沒花本錢的,觀音負責解救他們的牢獄之災,他們負責護送唐僧取經,這是很公平的交易,他們也沒有異議。這三人的任務是清除沿途所有的妖魔鬼怪,按打死的質量與數量來衡量績效,最后根據業績大小,給他們不同級別的晉升。因此,按最初的激勵方案,取經任務完成之后,唐僧的級別是佛,而那三個徒弟的級別則一定是在佛之下的,悟空最多只能混個菩薩,但是現在卻成為佛的后備,而且還是如來佛祖親自提名的,比唐僧由觀音菩薩提名還牛,你想悟空能不感動和感激嗎?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如來佛祖根據悟空的能力狀況和個性特點,設計個性化培養方式的人才管理策略,使悟空死心塌地護送唐僧去取經,很好地起到穩定團隊的作用。整個團隊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緊密地團結在以唐僧為項目經理的管理層周圍,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堅持勝利,終于圓滿地完成了西天取經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