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職場人生
>>韓非子管理智慧的“七宗最”
韓非子管理智慧的“七宗最”
韓非子思想對于現代企業管理有著很強的實用性和借鑒意義。在我看來,諸子百家里儒家和法家思想是最高管理藝術的典范。而二者各有千秋!儒家注重“仁愛禮”,法家注重“法術勢”。倘若將兩者有機結合,則堪稱“中國式管理”的經典。
韓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不僅繼承和發展了此前各位法家思想家如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人的思想,而且也廣泛吸取了儒(荀子)、道(老子)、墨(墨子)等學派的精神成果。兼容并蓄,深入的思考和清晰的表達,鑄造了韓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獨到價值。秦始皇讀韓非子著作后大為驚嘆:“寡人得見此人而與之游,死不恨矣!”韓非子懷曠世奇才,正合于世,而因忠貞愛國不負韓,終為他人尋計所害,此仁此愛感召天地,誰說法士無情義?
比如,商鞅,姓公孫,衛國貴族,好刑名之學,聞秦孝公求賢,離開魏惠王,筱供以他為左庶長,下令變法,商鞅在秦國震動頗大,通過變法使得秦國日漸富強。商鞅的許多經典的故事歷代被世人傳頌,即使在于今天,他的許多言行對于我們的為人處世乃至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發與指導意義。所以,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今天就圍繞著韓非子管理智慧的話題展開內容。
近些年來,諸如《把信送給加西亞》、《沒有任何借口》、《請給我結果》之類的書籍熱銷于市,各行業企業關于“強硬執行力”的培訓方興未艾,哈佛大學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以及各家MBA等培訓機構中,法家思想涌注如泉!這些現象的發生,大合當今社會急劇競爭之勢,有如戰國爭雄年代的旌囂,法家思想早已在社會行各屆匯成股股暗流。德國、日本人們頗具法家風骨,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他們能從廢墟堆里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強國的精神內因。嚴酷犀利、無情唯法,無須繁文縟節——正合法學之行徑,縱觀古今中外數千年,唯有法家一派思想體系,以“社會與體制”為本體,集中體現“管理實效”四字!
近代史上一代豪杰曾國藩,一生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前期年少以儒修學養性,厚積薄發;中期年青以法為大風,漸行叱詫之事,終積大功大德;后期不追俗愿,持盈保泰,信守道家。相反地,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平凡人們的影子,一生庸庸碌碌者多埋于事,疏于法;一生有所作為者,必然中行法道。法家思想,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以社會與體制為本體,以“管理與實效”為根本。這,對于任何企業管理或者個人管理,都是大有裨益的。
譚小芳老師(預定法家管理智慧培訓,請聯系13938256450)通過解讀法家善與惡、思與行、法術勢、矛與盾、冰與火、有私與無私、賞與罰、賢與愚等八個對立的方面,說明一個懂得領導藝術的領導者,必須掌握法家管理思想的精髓:法(固定的法則)、術(控制的手段)、勢(政治的權力)。管理者若能很好地把法、術、勢相結合,領導的位置就不容易被蒙蔽,而下級也不會因為沒有制度的約束而作亂,才能輕輕松松做領導。如果你就職于政治、管理或商業競爭等領域,要想從傳統中吸取輕松駕馭局面的智慧,那么法家的領導藝術是你不二的選擇,它可以使你表現出色,所獲不菲。具體來說,譚小芳老師認為,法家智慧對于我們今天企業管理者的啟發有如下7點,姑且稱之為韓非子管理智慧的七宗罪:
1、法治理念與完善的管理機制
韓非子作為中國古代諸子百家中法家的始祖與集大成者,在管理學上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財富---企業的管理應當要建立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強的管理機制。首先,我很贊同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在解讀諸子百家時對法家法治的解釋與理解-----韓非子所主張的法治即規章制度。非但如此,法家諸子還倡導法治的“公平、公開、公正”的執行,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此在商秧變法中有據可考,那就是秦孝公應用商秧變法過程中太子即后來的秦惠王犯例,商秧依法治了太子的老師的罪。在中國歷史上秦國之所以能滅六國而統一中國,正是運用韓非子所主張的“法治”才獲得成功。
“該流程方案需固化,5年內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動”(非原話)這是任正非在華為起初聘請咨詢公司量身定做其營運流程與管理機制之初給華為中、高管理層的執行批示。譚小芳老師表示,在中國眾多民營企業當中也唯有任正非對韓非子的“法治”理念理解的獨到與執行的雷厲風行。或許,這也正是華為企業能不斷取成功并擠身國際知名企業行列經驗之一吧。
揚子空調有限公司自2001年1月改制以來,一直將“成為業界最有價值和最受尊敬的企業之一”作為組織的遠景目標,同時,每一個戰略年度,公司都會制定出一個詳細的年度經營目標,目標涵蓋銷售收入指標、產量指標、產品研發指標、工程設計指標、成本控制指標、利潤指標、員工收入指標、文化建設指標等各個方面。正如法家所言:治強才是管理的目標,企業只有通過發展才能強大,這只是企業的短期目標,只有強大、更強大才能逐步實現組織的遠期目標。
揚子空調有限公司成立之初,采取的是直線式管理模式,其最大的好處是決策層能夠親自掌控企業運行的每一個環節,沒有過多的中間管理環節,減少多余的層級,快速反應、高效運行,這在企業初期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但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公司所要經營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寬泛,原有的組織架構就無法滿足管理的需求,于是從2005年起,企業大膽嘗試對組織架構進行改革,從原來的直線式管理模式變革為事業部制管理模式,成立了5個事業部,在所有事業部之上,成立一個純粹的職能管理機構---揚子空調總公司,對全公司的人、財、物進行統一管理和分配。
事業部制的建立,從根本上形成了公司內部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劃小了核算單元,真正做到了通過組織的分工與協同實現經營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并最終促成總體管理目標的達成,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008年,在原有5個事業部的基礎上,又成立了農業人工環境事業部,更進一步實現了專業化的分工和精細化管理。在法家看來,一個理想的、足以控制全局的組織結構,必須有一個能決定和支配整個系統的控制中心,設立有這樣一個控制中心的的組織系統,是實現對組織的有效控制與管理的根本條件。企業的運營,僅有目標和組織結構是遠遠不夠的,完善的制度是基本的保障。
2、不要依賴人治
國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毫不夸張地說已乎根深蒂固了。因此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過分夸大或者說過于依賴“人治”,抑或是英雄人物了。孰不知,人卻是塵世間最不可靠的了。所謂的德才兼備只不過是一種理想罷了。那種企圖靠人的“忠誠”來維系企業管理的想法,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在人變得越來越浮躁的今天的確是過去時了。而韓非子所主張的“法治”-----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建全一套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再假以不折不扣的執行力,或許才是當下企業管理迫切需要反思與篤行的真理。
3、執行力
或許當下的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它們也許真的不是缺“法治”的環境或者說基礎,在我看來更多的是缺失所謂的“執行力”。所謂執行力,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如果能做到像商秧執法一樣“王子犯與庶民同罪”,公平、公開、公正的執法,或許企業的執行力自然就有了。當然,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得要因地制宜,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講究執行的藝術性、靈活性,或許身為執行者才不至于落得像商秧一樣“作法自毖”。
4、“治吏不治民”與“管理管理者”
基于為君主進言獻策這一特定政治目的,《韓非子》所論述的管理對象是各級政府官員及君主的親屬、侍者,而不是普通民眾。他論述道:“搖木者一一攝其葉,則勞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葉遍搖矣。臨淵而搖木,鳥驚而高,魚恐而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后得;若一一攝萬目而后得,則是勞而難;引其綱,而魚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綱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是以圣人不親細民,明主不躬小事”(《外儲說右下》)也即,搖樹的人如果一一去掀動每一片樹葉,那么即使累的筋疲力盡,也無法使樹葉全部抖動;而如果左右搖動樹干,那么,樹上所有的葉子都會一起晃動。同樣道理,善于張網捕魚的人,只要拉住漁網的綱繩,魚兒就能盡收網中;而如果一個個地撥弄網眼,不僅勞苦不堪,還將一無所獲。在此,官吏就如同民眾的“本”和“綱”。
5、正確處理同事關系
企業小,很多事情不能分的那么清楚,但長期的分不清下屬會變成一雜家,一個永遠的執行者----他天天忙著干不是自己的事情,哪還有心思想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優化,哪里得閑考慮下屬的培訓?時間長了,這樣的助理下屬要不成為一“全”/權臣,或許有朝一日心腹之人成為心腹之患(這樣的例子,前面講了很多),要不被上級用成了殘廢(太監)離開了這個企業他干不了別的了。
6、堅決執行的決心
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聽起來是非常耳熟。但真正的執行起來未必就那么容易。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制度的最大破壞者往往就是企業的最高領導者。法外施恩,是很多領導者容易犯的錯誤,我們不是說領導者不可以有人情味,但可以用在將規章制度設計的更人性一些,但一旦立法,就必須執行。假設文公沒有殺掉他的寵臣顛頡,成就霸業的機會或者就會少很多了。
7、保持威嚴,注意距離
要選用人才時,領導者常常會為兩個問題煩惱。如果任用有能力的人,擔心那些有才能的人會威脅到領導者的地位;可是,如果良莠不齊一同任用,工作又不能順利地進展。如果領導者積極表示要任用有才干的人,部下就會表現出超過實力的樣子,以迎合領導者。這么一來,部下的實力無法正確,而不能正確掌握部下的實力,如何能辨別他是否有才能呢?
譚小芳老師表示,韓非的這一比喻不僅貼切、生動,而且寓意深刻——的確,為數眾多的民眾恰似“葉”、“目”,作為最高統治者當然難以一一對其進行管理控制。而如果抓住官吏這一管理民眾的“本”、“綱”,就能夠取得“撼木攝葉”、“綱舉目張”的控制成效。為此,韓非得出結論:“故明主治吏不治民。”他強調,只要最高統治者能夠選準、用好各級官吏,就可以借助他們而管理控制好眾多的平民百姓,形成臣下恪盡職守,百姓安分守己的局面。如此,君主便能安坐于朝廷之上,悠閑自得于閑暇之中,即使清凈無為,也能把國家治理好。
韓非子的這一管理對象界定對現代管理而言也是具有重要啟示和參考價值的。20世紀,管理學家們稱之為管理的世紀。世紀之初,經泰羅、法約爾等早期管理學家的努力,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得以萌芽、誕生,并進入到科學管理時代;霍桑實驗之后,行為學派在管理學中大行其道,使傳統的科學管理理論出現了革命性變革;進入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后,隨著各種新的管理學理論不斷提出,管理學進入了叢林時代。縱觀20世紀管理學理論的發展,可謂蓬蓬勃勃、枝繁葉茂。
譚小芳老師認為,整個20世紀人類在管理學研究對象界定方面出現了重大缺失,即只看到了對工人和普遍民眾的管理,而將越來越多的管理者置于了管理的視野之外。于是不少學者提出,21世紀就是“管理管理者”的世紀。相比之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國戰國時期,韓非子就已在實質上提出了管理管理者的思想,并就此提出了大量管理之術。這些思想、技巧對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管理管理者”的世紀難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參考價值。